• 电话咨询

  • 17718668308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网站资讯>> 敦煌旅游精粹 >> 详细页面

敦煌旅游精粹

玉门关、河仓城、汉长城传说故事——《说说敦煌》

敦煌旅游精粹 更新时间2018/3/28 12:23:121121人已关注

玉门关

玉门关与阳关作为汉代丝绸之路南北两道关口,为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发挥过重要的作用。2014年6月,玉门关(包括汉长城 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更显其伟大的历史文化价值。关于玉门关的命名,史书和当地传说都说是因新疆和田的美玉由此入关而名。

传说汉武帝设立玉门关和阳关之前,此处已是一个小驿站,主要是供往来敦煌和西域的客商补给给养和歇脚之用。一个由两个土墩组成的大门,向西为出,向东为入,也没有名字。客商们出了土门就算出了国门(西域),进了土门就算进了国门(敦煌地界)。 久而久之,人们便称之为“土门”。那时,丝绸之路还未开通,进入“土门”的货物主要是西域的瓜果与和田的玉石。一年盛夏时节,一位常年往返于西域和敦煌之间的玉石客老周因中暑发高烧,在“土门”客舍修养数日。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奇异的梦:一轮皎洁的明月高悬漠天碧空,与远处的祁连雪峰遥相辉映,“土门”和下面的客舍晶莹如玉,宛如天界。一位天帝(玉皇大帝)站在“玉柱”(土门墩下手向西指说:“此乃通天之路,理当如玉润洁。”梦醒后,老周向窗外望去:“土门”成“玉门”,周围的客舍与大漠银装素裹,晶莹耀眼。老周暗暗地想,玉皇大帝下界点化,将来此地一定是宝地要津。想着想着,老周感到格外地清爽, 人也显得格外有精神。

天亮了,阵阵清风徐来,往日干燥闷热的客舍舒适宜人。老周穿衣下炕,直奔店家老马的房间,把昨晚的梦详详细细地讲了一遍。 老马听后既惊奇又高兴,说这是玉帝赐福,玉润宝地啊!老周也说是啊是啊,看来这里再不能叫“土门”了,应该叫“玉门”才对。 后来经他们合计,把两个土门墩全部镶玉,白天黑夜晶莹明亮,引人瞩目,为来往的客商指引方向,提供路标,岂不美哉!

三天之后,在老周和老马的提议下,玉工们自愿捐玉,镶砌“土门”。顶部由老周提供上等玉镶砌,底部到中部稍次顶部,由玉工自己根据实际选择。这样,昔日的“土门”一夜华丽转身成了“玉门”,屹立敦煌与西域之间的戈壁深处。白天,商客每当看到两根玉柱舒目的银光,心中就有了一种莫大的慰藉;夜晚,商客远远地看到前面两道祥和玉光,心中就有了一种平安的感觉。当时,只是将“土门”镶“玉门”,也没有起名字,但过往的商客都自然而然 地叫它“玉门”,“土门”也就渐渐地被淡忘了。

岁月沧桑,春秋代序。和田的美玉不断地从“玉门”经敦煌传入长安,长安的丝绸也不断地经敦煌出“玉门”传入西域。后来, 汉武帝在河西“列四郡、据两关”,才有了玉门关和阳关玉门关因和田美玉由此输入而名,阳关因在玉门关之南而名),才有了丝绸之路。可想而知,早在丝绸之路开通之前,前人已筑“土门”和 “玉门”孤守大漠,迎来送往。

河仓城

河仓城距玉门关东10余里。据张仲先生《敦煌简史》记载, 公元275年西晋咸宁元年),敦煌令狐丰建造河仓城,“古时军储在彼。”说起河仓城,当地有一段段有趣的故事呢。

河仓城初建时,地址选在河(疏勒河)的南岸高地。在原址西南方向不远处,有一高大厚实的黄土台。修建河仓城所需原料,皆取于此。待河仓城选址、奠基后,修建便热火朝天地开始了。一时间,疏勒河南岸人来车往,好不热闹。当一车车黄土从车上卸下, 又被民工一层层垫到墙基,撒上些碱水,接着铿锵铿锵的夯声此起彼伏,只见一段段土墙拔地而起。十多天时间,河仓城外部围墙已有半人高。令狐丰亲临工地监工,感到非常满意。修河仓城的民工 大都是敦煌人,他们远离家乡,吃在工地,住在工地,在戈壁深处 为筑城日夜奔忙。一天半夜时分,突然一阵轰然巨响,新打的外围土墙全部倒塌。清晨,令狐丰和民工见状真是气歪了脸,十多天辛苦,全部打了水漂,简直让人无法接受。一连三天,民工们白天打好的围墙,到了夜半无风无沙却全部倒塌,真是神了怪了!令狐丰 筹莫展,格外焦急!胡牧风暗授机宜:他观天象,城墙之所以屡筑屡倒,这是选址不对,上天在警示啊!令狐丰觉得很有道理,立即将这一情况报告敦煌郡守,郡守立马上报河西凉州剌史部。后来, 上面派来官吏现场查看,认为河仓城选址南岸不妥,决定改选北岸。

河仓城址改选北岸后,施工进度非常顺利。一月后,外围墙巍然屹立;两月后,内部各处围墙相继高筑,三月后,整个城池全部竣工。新筑的河仓城坐落在疏勒河北岸,与南岸一水相隔,形成一道天然的屏障,真是顺其自然,独具匠心。新城交付使用后,主要作为粮秣储备之地,为防守玉门关、汉长城的官兵所用。

说起河仓城,民间百姓总提及三个人:令狐丰、索师傅和胡牧风。令狐丰是河仓城总监,除了周密进行工程策划和施工安排外, 他想方设法调济民工伙食,极大地鼓舞了士气。索师傅是敦煌有名的建筑工匠,打城池和堡子很有经验。河仓城址变更后,由于河水所隔,一开始运土由人挑担从浅水中趟过,严重影响了工程进度。 后来索师傅通过在浅水中架浮桥,使车马有序通过,大大提高了工程进度。胡牧风是疏勒河一带(敦煌地段)的牧羊人,对这周边的地势非常熟悉,河仓城在疏勒河北岸选新址,他的建议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还有一件趣事,河仓城修好的头年,储存的粮食到年底总有点发霉的现象。胡牧风立即建言献策:大漠戈壁,天气炎热, 仓城内不透气,故有此现象。若在墙壁上开挖气孔,空气流通,就 可避免粮食变霉现象。令狐丰立即采纳了胡牧风的意见,果然很灵验。

朋友,今天面对河仓城残墙的三角小孔,面对丝绸之路仅存的仓储,听着那些有趣的故事,你将会有何感想呢?

备注:旧多以玉门关东北之大方盘城为河仓城址,今据学者考 证,大方盘城实为汉代“昌安仓”仓储遗址,河仓城另有其址。

汉长城

敦煌境内的汉长城,要比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的明长城早1300多年。西汉时期,雄才大略的汉武帝进军河西后,为固守边疆, 畅通丝路,采取了一系列重大的措施,如“列四郡、据两关(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玉门关、阳关)”,“修长城,列亭(烽燧)、障较大的城堡和烽火台)”。从原秦长城的终点临洮开始,向西大规模修筑长城,经张掖、额济纳旗、金塔、玉门、 瓜州等地,直至敦煌西湖马迷途附近,并将亭、障修至盐泽(罗布 泊)楼兰古国。不过当时的长城叫“塞”或“塞垣”,在考古学上称为“长城”。

如今,从敦煌东北与瓜州交界处的北湖直至西湖终点,还保存 300多华里的汉长城遗址呢。汉代长城的材料因地制宜,不仅相同。目前所知,在敦煌、瓜州境内的北线长城,主要是芦苇夹土、 沙砾和红柳夹沙砾、土两种结构。汉时,在敦煌西湖一带,生长着大片的芦苇、红柳、胡杨和罗布麻等植物,修汉长城的用料,也就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了。敦煌境内的汉长城,要数玉门关西北方向的一段汉长城保存最好,高度在三米以上,基宽三米,顶宽一米多,是 由土、沙砾夹芦苇筑成的。就目前所知,是我国汉代北线长城保存最完整的一段了。

在汉长城下,玉门关管理所的老薛,给我们讲了一个“敦煌版” 的“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当时修汉长城时,主要是戍边将士和 敦煌的民工。敦煌大户沙海龙的女儿沙黑女,经常去给修长城的官兵和民工送吃喝。一开始,汉长城用沙砾构筑。一次遇到连日大风沙,垒起的“沙墙”全部被夷为平地,大家一筹莫展。沙黑女知情后,赶快告诉了父亲沙海龙。沙海龙让女儿告诉修汉长城的守军监工孟牛,采取沙砾、黄土与芦苇、红柳叠加筑垒法施工。果然,风沙再大,沙砾、黄土与芦苇、红柳粘合一起,自然起到了阻止风沙的作用,久而久之,便凝固成坚不可摧的“钢筋混凝土”屏障,巍然屹立,成为奇迹!汉长城固守大漠,与戍边将士一次次阻止击退匈奴骑兵对边地的骚扰。再说沙黑女,由于大漠的风吹日晒,她虽是大家闺秀,但皮肤有点黑,人们就叫她沙黑女,也没有丝毫贬义。 沙黑女心地善良,为人热情,深受修汉长城官兵和民工的喜爱。后来,沙黑女被孟牛看上了。由于忙于修汉长城,他(她)们只有心 里默默思念着对方。一年秋夜,匈奴骑兵偷袭,直扑两端长城尚未合拢的豁口,孟牛和士卒奋力抵抗,一次次拒敌于长城以外。最后, 孟牛被匈奴的乱箭射死。至死,孟牛拄着丈八长矛不倒。临终前他特別嘱托士卒,把他和胡杨、红柳、芦苇融为一体,赶快打好豁口, 防止匈奴骑兵天亮再次偷袭。士卒们含泪把孟牛与胡杨、红柳、芦苇融为一体,合拢豁口。天亮,匈奴骑兵果然来袭,一看豁口合拢, 与两边的长城连成一体,壁垒森严,连攻不破,最终败北。三天后, 沙黑女前来工地送吃喝,却不见孟牛。一问新监工胡马,答道:孟牛已调往西塞(新疆防线)。沙黑女觉得蹊跷,再看士卒们不自然的神色,觉得大事不妙。沙黑女沿着长城线一路向西,来到合拢的豁口前,放声大哭,悲怆感天:孟牛啊孟牛,你为何不给我说一声就走了啊!她连哭三声,豁口自然断开,露出孟牛的尸体,脸上像睡着一样安详。她又连哭三声,豁口自然合拢恢复原样。在场的官兵见此情景,都为沙黑女的真诚所深深感动。自此,汉长城与守卫者严阵以待,西北边塞平安无事。从此,沙黑女哭长城的故事便在 当地民间传开了。

听了这个悲壮的故事,使人感到“沙黑女哭长城”要比“孟姜女哭长城”早得多。二者虽然时间、地点不同,但故事情节却有异曲同工之妙,使人不禁为沙黑女和孟姜女的家国情怀所感动和钦佩!(李茂锦撰稿

 

 

 

 

 

 

 

特别推荐:敦煌两日游|敦煌旅游线路报价|敦煌旅游租车价格

敦煌国际旅行社『咨询』『预订』敬请联系:

源丽电话:13830188308(同微信) QQ:842752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