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话咨询

  • 17718668308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网站资讯>> 敦煌旅游精粹 >> 详细页面

敦煌旅游精粹

舂风吹度玉门关一玉门关与汉长城--《说说敦煌》

敦煌旅游精粹 更新时间2018/3/26 18:11:54893人已关注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唐代诗人王之涣用生花妙笔描绘了一派壮阔雄浑的边塞风光。诗中的悲壮苍凉强烈的感染着人们,引发人们对这座古老而富有神奇传说的关塞的向往。

玉门关位于敦煌市城区西北90公里处,俗称“小方盘城”,始建于汉武帝“列四郡,据两关”时期。“四郡”是指河西地区的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两关就是阳关和玉门关。玉门关既是河西长城防线上的重要据点,也是丝绸之路通往西域北道的咽喉要塞,曾经为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交流合作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广义上的玉门关遗址所包含的范围比较大。玉门关遗址包括有2座城堡、18段长城、20座烽火台。2座城堡指的是小方盘城和大方盘城;20座烽火台呈T形分布在长城沿线。我们常说的玉门关遗址,也就是“小方盘城”,只是玉门都尉的置所。置所是军事机构的指挥中心,相当于将军府那样一个办公的地方。建筑面积是630平方米,从内部构造来看,应该是上下两层的土木结构的建筑。城墙的东南拐角有一个马道可以登顶,如果上到顶部的话,可以看到一个内外两道女墙夹着的一个通道,外女墙高度是1.2米到1.5米左右,内女墙高度是1米左右。一般士卒就是站在这个顶上巡走,可以居高临下守望关口之外的景象。

玉门关之所以修建在这样一个位置,是有着多方面的充分考虑的。就关隘的军事防御功能来说,必须占据有利的地理位置。以小方盘城遗址为中心观察,除了周边的沼泽地,这块地势是最高的,占据了这片戈壁平原地区的据高点,站在近10米高的墙体之上, 暸望四周视野是非常开阔的,任何一个方向有入侵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行走在戈壁荒漠中,最缺的就是水,如果没有水,几乎寸步难行的。要穿越玉门关外的沙漠戈壁,必须在这里补充好充足的饮用水。

玉门关北面是一片非常广阔的水域,守住水就等于守住了生命线,所以这些水域既能满足自己所需,也能以此牵制敌人。在玉门关周围有5条水糸,最大的就是北面疏勒河水源。疏勒河在2000多年前水流量是非常浩大的,有历史记载,河仓城的边塞将士所食用的粮食可以通过船只运送过来,能够行船的河流水流量肯定不小。从玉门关向西、向东都修建有连绵不绝的长城,向南边连接到阳关。所以,这里占据了地理位置的优势。

中国是较早修建长城的国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但是因为西北地区戈壁上没有和内地修建长城一样的石料和黏土,所以将士们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用红柳、芦苇夹沙石层层叠压夯筑起了汉长城。用五里一小墩、十里一大墩的设置方式修建烽燧,通过白天放烟、晚上放火的方式传递军事信息。玉门关的长城和长城线上的烽火台的走向有两条:一条向南与阳关连接,另一条向西 延伸,向东南则与敦煌郡城连接。这样,玉门关、阳关与敦煌郡城就构成鼎足之势,无论是哪方有难都可以两方支援,在军事部署上古人做到了“进可攻,退可守”。长城可以防御敌军入侵,烽火台可以有效传递信息。

很多人会问,“玉门关”这么美的名字怎么来的,其实一直以来说法非常多,有一说是,当年中原与西域贸易互通往来后,新疆的和田美玉深受帝王及贵族的喜爱,献给帝王的和田美玉都是由此关运送给天子的,故赐名“玉门关”。又有传说,说古代商旅从西域归来时,常常在玉门关外迷失方向,于是,商人们便出资在关城城门上镶嵌了一块宝玉,每到夜间,这块宝玉便放射出光芒,为人们指引方向。当然,传说不足为信,历史自有它真实的记录。

千年前的玉门关以它特殊的地理位置,牢固的军事防御体系, 以及重要的水源条件占据着这一重要的关隘地带。如今的玉门关虽没有当年的繁华景象,但尽管经历二千多年的风雨洗礼,仍是国内保存汉代军事防御体系是最完好且最全的遗迹了。这里还出土了许多有价值的文物如毛笔、砚台、织棉、狩猎工具等,国内第4块西汉纸就是在这里出土发现的,它早于蔡伦(东汉)造纸100多年, 还出土有汉代粮食、汉简等。汉简内容丰富,有诏书、律令等许多内容。也正因为如此,玉门关遗址于1989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胡春兰撰稿

 

 

 

 

 

 

 

 

 

 

特别推荐:敦煌两日游|敦煌旅游线路报价|敦煌旅游租车价格

敦煌国际旅行社『咨询』『预订』敬请联系:

源丽电话:13830188308(同微信) QQ:842752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