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话咨询

  • 17718668308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网站资讯>> 敦煌旅游精粹 >> 详细页面

敦煌旅游精粹

甘肃石窟考察纪行——嘉峪关篇

敦煌旅游精粹 更新时间2017/12/21 17:50:10969人已关注

2017年11月27日一早,敦煌研究院敦煌学信息中心考察团一行10人,踏上了省内石窟考察的征程。

丝绸之路主要分为三段:东段、中段、西段,途径嘉酒地区的主要是东段,东段的路线主要为长安或

洛阳,到武威、张掖汇合,再经河西走廊至敦煌、新疆、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嘉酒地区为丝绸之路必经路段,在历史的不断变迁中,丝绸之路不仅是东西商业贸易之路,而且是

中国和亚欧各国间政治往来、文化交流的通道。西方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天文

、历算、医药等科技知识,佛教、祆教、摩尼教、景教、伊斯兰教等宗教,通过此路先后传来中国,

对中国造成了非凡的影响。中国的纺织、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制瓷等工艺技术,绘画等艺术

手法,儒家、道教思想,也通过此路传向西方,产生了重大影响。

1、嘉峪关城楼

到达嘉峪关后,考察团先去了嘉峪关城楼,天气很好,嘉峪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公里处最狭窄的

山谷中部,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长城最西端的

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天下第一雄关、连陲锁钥之称。嘉峪关

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城市,也是丝路文化和长城文化的唯一交汇地。

图片6.jpg

嘉峪关城楼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成重叠并守之势,壁垒森严,与长城连为一体,形成五里一

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一百里一城的军事防御体系。关城以内城为主,周长640米,面积2.5万

平方米,城高10.7米,以黄土夯筑而成,西侧以砖包墙,雄伟坚固。内城开东西两门,东为“光化门

”,西为“柔远门”,意为以怀柔而致远,安定西陲。门台上建有三层歇山顶式建筑。东西门各有一

瓮城围护,西门外有一罗城,与外城南北墙相连,有“嘉峪关”门通往关外,上建嘉峪关楼。嘉峪关

内城墙上还建有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楼等,关城内建有游击将军府、井亭、文昌阁,东门

外建有关帝庙、牌楼、戏楼等。嘉峪关关城依山傍水,扼守南北宽约15公里的峡谷地带,该峡谷南部

的讨赖河谷,又构成关防的天然屏障。嘉峪关附近烽燧、墩台纵横交错,关城东、西、南、北、东北

各路共有墩台66座。嘉峪关地势天成,攻防兼备,与附近的长城、城台、城壕、烽燧等设施构成了严

密的军事防御体系。雄伟的城楼见证着嘉峪关辉煌的历史,明代嘉峪关作为边关重镇,主要发挥军事

防御、控制朝贡贸易的职能。清代乾隆年间收复新疆后,嘉峪关的职能发生了重大变化,军事职能不

断减弱,进而成为重要的贸易、检查关口。

图片5.jpg

2、嘉峪关长城博物馆

嘉峪关长城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以长城历史文化为专题的博物馆。原馆在嘉峪关市区,建成于1989

年10月。新馆坐落在嘉峪关文物景区,建成于2003年5月1日。长城历史文化陈列包括:“纵横万里—

雄峙千年—长城历史沿革”;“金戈铁马—边塞烽烟—古代长城战争”;“长河落日—丝路花雨—河

西长城与丝绸之路”;“北漠尘清—山河形胜—嘉峪关”四个单元。展陈总面积2700平方米,陈列内

容形式多样、历史翔实、可视性强、艺术品位高的陈列体系。主体建筑外形呈烽火台式,恰似烽燧相

望,长城相连。内设7个展厅,以“伟大的长城”基本陈列为主体,分“春秋、战国长城”,“秦、汉

长城”,“北魏、隋、唐、辽、金长城”,“明长城”四部分,从战国直到明代,上下三千年,纵横

十万里的长城构筑史。以图表模型、文字版面、彩色图片形式浓缩在1,100多平方米的展厅空间中。博

物馆还设有“中国古代兵器装备展览”、“嘉峪关文物展览”、“名人书画展览”等。并收藏各类历

史文物七千多件,被誉为“长城文化的教科书”。

图片4.jpg

3、石关峡悬壁长城

之后,考察团一行又去了石关峡悬壁长城景区,景区位于嘉峪关市西北14公里处,距嘉峪关关城8.4公

里。景区的主题是古丝绸之路文化和长城文化。石关峡又名水关峡,它的南面是白雪皑皑的祁连山,

北面是高耸入云的黑山。断壁长城和悬壁长城是嘉峪关西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明嘉靖十九年(1540

年)由肃州兵备道李涵监筑。断壁长城居于黑山峡口之南,为东西走向。悬壁长城在峡谷的北面,为

南北走向,城墙陡峭直长,气势雄伟,垂若悬臂,这两条长城形成拱卫之势,共同扼守黑山峡口。在

这里可以领略浑然天成的弥勒山景观,景区内的古丝绸之路雕塑群雕刻了中国古代在嘉峪关地区有过

记载的张骞、霍去病、班超、玄奘、马可波罗、林则徐、左宗棠七位主要历史人物造像及五名随从、

二匹马、二峰骆驼和一架马车塑像组成,借以展示石关峡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人文内涵。张骞两次出

使西使,霍去病率军攻伐匈奴,唐玄奘西天取经,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东入中原都在这里留下过他们的

足迹。

图片3.jpg

4、长城第一墩

然后,考察团又去了长城第一墩,即讨赖河墩。1539年由肃州兵备道李涵监筑,它是明代万里长城从

西向东的第一座墩台,是明代长城的西端起点,是嘉峪关长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长城第一墩

北距关城7.5公里,墩台矗立于讨赖河边近80米高的悬崖之上,现在,这座墩台残高约10米,其底部呈

不规则正方形,底宽14米,内部仍呈正方形,长宽均为6米。用黄土夯筑而成,夯土层厚10~20厘米。

在墩台边的西长城之外,还保存至今的壕堑,壕堑,是与长城相配套的一种军事防御工事,是抵御外

敌入侵的第一道防线。据记载,明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兵部尚书翟銮巡视边疆,委派肃州兵

备道李涵监督修建嘉峪关西长城。为完善防御设施,又开挖与长城相平行的壕沟。其位于长城外侧,

距离城墙约30米。剖面大致呈梯形,上宽约9.8米,下宽为3.5米,深约4.5米。

图片2.jpg

壕堑遗址

明代,嘉峪关管辖着“腹里、沿边、境外墩台三十九座”。关内墩台林立,纵横交织,相互瞭望,互

通情报。长城第一墩,是关南最主要的一座墩台,担负着传递关南及祁连山诸口军事信息的任务。设

有坞、驿马、驿驼、食宿、积薪等物,配备有一定数量的守兵。长城第一墩是嘉峪关军事防务的重要

据点,诗曰:“清流讨赖临危壁,大岭祁连断战氛。铠甲冰河闻拆斗,旌旗旭日舞鹏鲲”。景区自然

景致壮观,东临酒泉,西连荒漠,北依嘉峪,南望祁连,面积约3.22平方公里。

参观完这里,我们第一天的行程就结束了。

嘉峪关魏晋墓

第二天,我们又去了嘉峪关的魏晋墓。“果园――新城魏晋墓群”是国务院2001年公布的全国第五批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嘉峪关魏晋砖壁画墓是“果园――新城魏晋墓群”的一部分,位于嘉峪关市区东

约18公里的新城镇,在近13平方公里的地域内分布着魏晋时期的古墓葬一千余座,素有“地下画廊”

之称。1972年――1979年期间,先后发掘了18座墓葬,其中9座为画像砖墓,9座为素砖墓。其中五号

墓于1973年5月整体搬迁到甘肃省博物馆。目前正式对外开放2座,新城墓葬建筑形制独特,墓葬由墓

道、墓门、门楼、前室、中室、后室、甬道、耳室、壁龛等组成。建筑用砖分为印纹方形砖、长方形

砖、雕刻砖、画像砖等。墓门用条形砖叠砌为拱券形,券顶以上采用条形砖叠造门楼,门楼墙面嵌砌

有斗拱、人物、兽首等造型的雕刻砖,墓顶多为盝顶式和拱券式。墓葬共出土760余副砖画,形式多为

一砖一画、半砖一画或几块砖组成的连环画。这些砖壁画色彩鲜艳,风格独特,画技巧妙。砖壁画内

容取材于当时的现实生活,有反映农耕、养殖、采桑、宴居、出行、军事操练、狩猎等内容,是研究

魏晋时期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民俗及气候等的实物资料。其中绘画方面的内

容,在美术领域填补了我国魏晋时期绘画史上的空白。

图片1.jpg

6号墓部分壁画

我们参观了唯一开放的6号墓地,画面《杀猪图》表现的是一头形体笨重的猪伏在案上,案下的盆里接

满了血,后有悬挂的猪肉;牛的体格相对于猪和羊比较大,在《宰牛图》中采用了另外一种宰杀方式

,画面中屠夫一手紧拽牛的缰绳,一手拿榔头准备击杀牛,牛四足痉挛,挣扎着不肯向前,看到牛眼

睛瞪的通红,背部高高躬起,生动地表现了牛恐惧和害怕的样子;《宰羊图》在表现了一套相应的宰

杀程序后,后有悬挂的羊肉,像这样的屠宰方式在农村依然沿用。

中午我们结束了嘉峪关的行程。一路上柳树成荫,黄中带绿,由衷感叹嘉峪关的城市建设还是相当不

错,可以说是西北地区甘肃的楷模。细想,这次的收获还是挺多,对长城的防御工程有了全面的了解

;也第一次知道了悬壁长城和黑山在长城构筑中的重要作用;还有就是嘉峪关的魏晋墓,以前尽管也

在资料中了解过嘉峪关的魏晋墓,但身临其境的感觉还是很不一样,尤其是在看到古人有趣的生活场

景,仿佛到了现场,亲切而又感动,如此的贴近生活,甚至在现在的乡村,依然能找到古人留下了的

生活习俗。

 

 

 

 

 

 

特别推荐:敦煌两日游|敦煌旅游线路报价|敦煌旅游租车价格

敦煌国际旅行社『咨询』『预订』敬请联系:

源丽电话:13830188308(同微信) QQ:842752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