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映重阁今何在——莫高窟南区窟檐遗迹调查
内容摘要:莫高窟历史上曾经修建过大量的窟檐建筑,现在高悬在崖壁上的五座唐宋窟檐就是当时的见
证。至今不断有人在探询唐宋时期窟檐建筑的辉煌,本篇既通过大量的现状调查与文献相结合,探询曾
经的窟檐建筑达到的程度和遭受毁坏的原因,更希望通过现代的高科技手段,以虚拟的形式再现莫高窟窟
檐建筑的辉煌。
关键词:莫高窟;窟檐遗迹;现状调查;文献资料
一、历史记载与历史面貌
去年是敦煌莫高窟石窟开凿1650周年,在历史的长河中,莫高窟石窟也随着丝绸之路的盛衰而经历了由
盛转衰的过程,到1944年被收归国有之时,崖面上尽显残垣断壁,满目荒凉,石窟之间无法通行,上层
石窟高悬在崖壁上,人们望窟兴叹,无法攀登(图1)。可是在古人的记载中,莫高窟盛唐时期的景象是
:“前流长河,波映重阁”[1](见现存于莫高窟第148窟的《大唐陇西李氏莫高窟修功德记》碑记年代
“大唐大历十一年”,现在多称为唐代大历碑,为公元772年)。至晚唐时期莫高窟崖壁前依然是 “嶝
道遐连,云楼架迥,峥嵘翠阁,栏槛雕楹”[2]的繁荣景象。如今这样的盛景已经无法看到,窟前残存的
五座唐宋窟檐已经是我国稀少的古代木构建筑的经典(图2)。可是它的历史面貌究竟是怎样的?“波映
重阁”与“嶝道遐连”的盛景又是如何体现的?这个问题,早已被人们关注,细心的游客也对讲解员提
出这个问题,由于没有作过这方面系统的统计工作,所以一直也成为敦煌石窟诸多没有得到解答的一个
迷。
对于窟前曾经的壮观景象,从石窟前留存的梁孔遗迹中可以窥见一斑,但是莫高窟在经过了1963年的加
固工程以后,有很多痕迹被遮蔽了,所以想要了解更多的信息,就得借助于前人的资料,好在百年前曾
经争相来敦煌莫高窟进行丝绸之路历史和文化“考古探险”的英国、法国、俄国等的考古探险资料相继
出版,特别是俄国考察队在莫高窟前进行了详实的石窟全景测绘图,是莫高窟外景最早的实测图(图3)
,
现在发表在《俄藏敦煌艺术品》第5卷上,借助这份资料,再与莫高窟现存的现状调查结合,是否就可以
统计出莫高窟辉煌时期窟檐的大概数目?这众多的窟檐及栈道连接延绵一千米,与窟前流过的宕泉河水
相呼应,能否再现古代波映重阁的盛景?
二、如今的盛景
莫高窟1944年前的残垣断壁景象,在被收归国有之后,就逐渐的被改变,先是小修小补的作些简易栈道
,可以供工作人员进入石窟工作,然后再逐渐的为石窟增添窟门,防止人们随便进入窟内等等措施。在
小修小补的过程中,也对窟前许多清代修建的土台与窟檐进行了一些清理,并有了新的发现,当现在人
们在看莫高窟有壁画塑像内容的492个石窟编号时[注],就发现到465号以后的一些石窟的位置很乱,没
有规律,这就是在对石窟进行编号以后,又在清理窟前一些清代修建的构筑物,及1963年开展石窟加固
工程前进行大规模的考古发掘被不断新发现的石窟,就是第465号以后的编号了。
1949年以后,国家加大了对莫高窟的保护,到1958年开始先期进行了试验性质的保护加固工程,由于没
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所以先进行了一段试验性加固,既第248窟至第260窟前,加固采用花岗岩石柱
作崖体支顶,垮塌的墙体用木条作龙骨,里外抹石灰,加固前就要求工程是可逆的。在1963年至1966年
既对莫高窟进行全面的加固工程,这次加固工程对莫高窟崖面的改观很大(图4、5),加固之前也是多
方征求意见,最重要的是征求了我国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的意见,梁思成先生的意见有:“新墙最好完
全朴素无饰。要注意的是洞窟的比例,各段墙上上下左右凹凸的比例、阴影、墙的颜色等等的艺术效果
。绝不可喧宾夺主。
我没有到过敦煌,对于这样的工程结构更是外行,只觉得敦煌的一切主要都在洞内,除了少数窟廊外,
外部只是留下大自然破坏的痕迹。我们的目的在保护洞内的东西——从外面加固去保护它,因此这一目
的必须明确。”[3]这次加固工程为了结构的需要,在没有办法避开的情况下,也使得窟前的很多梁孔遗
迹被覆盖遮挡。
通过对石窟崖体全面的加固,完全改变了崖面上残垣断壁的残破景象,被砾石覆盖的沉重的大面积的钢
筋混凝土挡墙前,整齐的栈道、错落的窟门,为进出石窟工作和参观的人们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特别是
在改革开放的几十年间,旅游成为当今的一大经济支柱后,莫高窟的游人数量逐年增加,更显现出当年
加固工程的重要性,如今的莫高窟也成为千年石窟最繁盛的时期。
三、南区窟檐修建统计
经过对石窟崖面的全面加固工程后,再通过对石窟现存的梁孔遗迹做的统计,已不可能全面反映石窟前
曾经有过构筑物的建筑遗迹。而利用俄国人在百年前的测绘图与梁孔遗迹的现场调查互补,就弥补了被
覆盖遮挡的构筑物遗迹,可以基本做到比较完整的统计石窟前曾经修建过窟檐的数量。
莫高窟的崖面南北共约一千六百多米,有壁画塑像内容的多集中在南区约一千米的崖面上,经过逐一的
窟前现状调查,再对照俄国人的测绘图及窟前考古发掘报告等多种资料的整合,基本可以确定在南区范
围内的487座石窟前(除去北区的5座),于窟前含盖有建筑痕迹的石窟大约为345个之多,共有约271座
窟檐,且以三开间窟檐形式为最多,约有175座,单开间约有93座,还有五开间3座。根据现存的五座唐
宋窟檐的开间尺寸及萧默先生依据石窟前的发掘考古报告作的复原研究的窟檐尺寸,得到的基本数据是
:宋代四座窟檐三开间尺寸为5至6M左右,唐代窟檐三开间达到9M以上;萧默先生复原的五代窟檐三开间
加上檐口尺寸达到12M,假如我们设想窟檐每开间加上檐口以3M计算,271座窟檐就大约有1899M长。这样
的长度错落分布在1000M的崖面上,两头稀疏多为一层,中间密集可见三层或四层,上下左右窟檐之间以
栈道相连,真如唐《大历碑》记载的“上下云矗,构以飞阁,南北霞连”[4], 蔚为壮观。
莫高窟南区范围里共有487座石窟,为什么只有271座窟檐,却包含了345个石窟?这就在于莫高窟石窟的
开凿形式,有很多石窟于前室两侧或一侧再开凿小窟,面向窟室中间,有的为同时代开凿,如第9窟旁边
的第8、10窟,都为晚唐时期开凿,有的则晚于主室开凿时代,如第103窟为盛唐时期开凿,两边的第104
、105窟为晚唐开凿,这样的石窟形制在张大千先生的编号中被定为“耳窟”。还有的则是几座石窟共用
一座窟檐,如第123、124、125窟同为盛唐开凿,共用一个三开间窟檐。没有修建窟檐的石窟大多为小窟
龛。
四、古代窟檐的修建
莫高窟自开窟到如今,对于窟檐的修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只是修建的程度与方式不同,自从1943年莫
高窟被收归国有之后,对于窟前建筑就是一些保护性的维修,如五座唐宋窟檐,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进
行了一次全面测量与维修,保存至今,成为我国少数留存的唐宋建筑经典。
而在石窟前加修窟檐则一直延续到1943年莫高窟被收归国有之时,大概最晚的一个窟檐修建工程就是第
130窟南大像上层的窟檐了,在莫高窟被收归国有时还没有最后完工,后来由1947年到敦煌工作的孙儒僴
先生接手完成。该窟檐也是重复修建,早在伯希和的图录中就是一座清代窟檐,到1943年之前窟檐可能
损毁,就由莫高窟上寺住持喇嘛易昌恕喇嘛筹资修建(图6、7),至2004年窟檐又出现残损,所以又进
行了一次加固维修。
莫高窟的开凿延续了一千多年,不断的改造前代石窟是作为一种功德行为也一直没有间断过,而木构的
窟檐需要不断的维修保护才能长久保存,据敦煌藏经洞文献记载,始建于初唐的北大像在开凿之初就修
建有窟檐以保护露出山崖的大像头部,到晚唐,有《张淮深碑》(P,2762)记:“旧阁乃重飞四级,靡
称金身,新增而横敞五层,高低得所……结脊双鸱,对危峰而争耸”,[5]至五代、宋的曹氏归义军时期
,北大像的下两层又出现“材木折损”的情况,当时敦煌的统治者曹元忠夫妇又组织了一次维修,在
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拍摄的照片看到的是一座清代修建的五层硬山大窟檐(图8),至1924年在美国人华
尔纳的照片中看到大佛头已经外露,保护的窟檐已经毁坏,现在莫高窟的标志性建筑——九层楼是民国
二十五年(1936年)敦煌地方人们又重新集资修建的(图9)。自从莫高窟收归国有后,这座大窟檐又经
历了几次维修,最近的一次是2013年。从北大像窟檐的多次重修与维修可以看出,莫高窟的窟檐修建、
维修乃至重修,都会有多次经历,这是由于木构建筑的性质使然。
对于莫高窟在开凿之初,究竟从什么时代开始修建窟檐的,已经无从考证,但根据现在留存的五座唐宋
窟檐可以看出,第196窟开凿于晚唐的石窟前所保留的窟檐应为同时期而建既唐代窟檐,根据则是于前室
西壁插入崖体大梁周围的壁画为晚唐所绘,没有更改痕迹。而其余四座宋代窟檐所保护的石窟则都早于
宋代,分别为:第427窟石窟开凿为隋代,而窟檐建成于“维大宋乾德八年”,查历史年表,乾德仅六年
时间,乾德八年应为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该窟前室塑像均为隋代塑造,经宋代重妆,壁画也被宋
代重绘,说明该窟在隋代开凿之时,就修建有窟檐,以保护前室的壁画与塑像;第431窟石窟开凿为北魏
,初唐重绘下部壁画,窟檐为宋“太平兴国伍年”(公元980年)修建,前室壁画全部被宋代重绘;第
437窟石窟开凿为北魏,前室及主室壁画多为宋代改绘,窟檐为宋代修建,大致年代与前两座相当;第
444窟石窟为盛唐开凿,窟檐建于“大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前室壁画经宋重绘。
以上五座唐宋窟檐与石窟的关系,说明在隋唐时代开凿石窟与修建窟檐可为同时代,若窟檐损毁,后代
重修窟檐依然是做功德积福,因而在唐代文献中就记载窟前的窟檐修建已经达到“嶝道遐连,云楼架迥
,峥嵘翠阁,栏槛雕楹”的程度。到晚唐时崖面已是“踌躇远眺,余所竟无”的状况,因而自五代以后,
新开凿石窟数量不及隋唐时代,却进行了大量且全面的维修,保留的四座宋代窟檐既是这时期的功德。
五、文献记载与现状调查的窟檐修建经历
对于莫高窟在开凿之初,是否就已经开始修建窟檐?根据本人多年的观察与研究,认为在开窟早期的十
六国到南北朝时代,并不是每一窟前都修建有窟檐,如至今保存较完好的北凉第272窟,北魏第254、257
窟等,没有纵深的甬道,与崖面的距离很短,它们应该没有前室构造。第254窟东壁上开有明窗,是为采
光而开,同时也与北魏大同云冈石窟的昙耀五窟开有门和明窗的形式相似,若查看《敦煌石窟内容总录
》,可以发现有很多石窟没有前室,而且以早期石窟为多数。至于从什么时候起开始有前室的?在《敦
煌莫高窟史研究》中记:“莫高窟洞窟现存出现最早的前室是西魏285窟和487窟遗迹,既是无前壁的窟
厂形式。一般洞窟前室都是这种形式,……这种前室型制,在印度和中亚以及我国新疆的石窟中都没有
出现过,它源于中国汉代的墓葬建筑型制,四川的岩壁崖墓就是这种型制。”[6]无前壁的窟厂形式是修
建窟檐的基础,窟厂(“厂”是“敞”的异体同音字)与窟檐共同组成一座完整前室,第427窟前室有高
大的隋代塑像,就说明至少在隋代已经开始修建窟檐以保护敞开前室内的壁画与塑像。到唐代时开窟数
量与修建窟檐的数量都达到一个顶峰阶段,窟前的壮美宛若“雕檐化出,巍峨不让於龙宫;悬阁重轩,
晓万重於日际。”[7]
石窟的开凿在唐后期已经密布崖面,五代、宋时期的敦煌,是曹氏一门五代共统治瓜、沙归义军一百四
十余年,在莫高窟 “除了世族豪门修建了一些大窟,如第100、98、61、55等窟之外,历届河西都僧统
在归义军节度使曹氏祖孙的支持下对莫高窟进行了全面的维修,加修窟檐、缩小甬道门,对保护壁画和
塑像都起到良好作用。”[8] 因而五代、宋时期又是一个修建窟檐的高峰期,而早期损坏的窟檐材料又
被重复利用。如保存至今的第428窟石窟为北周开凿,窟前残存一个三间四柱的窟檐梁架,其上的梁柱彩
绘各异,柱子长短不齐,全部为旧料拼凑而成。同时在第427窟的南边窗框用材中出现不合适的榫眼,证
明是使用的旧料。同时在文献资料中亦明确记载“柱肆个,旧有;栏额叁,旧者堪用”。[9]
在现场调查中也发现很多五代及以后的重修痕迹,如第130窟为盛唐开凿的南大像窟,窟内壁画被西夏重
绘,并在窟前修建了一座五开间的殿堂遗址。第432窟的重修情况:“第432窟原系西魏开凿,但现存表
层壁画为西夏重修时所绘。现在前室西壁暴露出三层,表层是西夏,中层辨不清时代,底层是西魏画。
前室顶则只有一层魏画,用土红色画出人字披的椽子,似属魏画,阴义全题记就写在西魏画椽条之间。
这条贞观题记的出现,还需要联系其北侧的第431窟来考察。第431窟原系北魏开凿,四壁下部壁画系后
来重绘,……在初唐重绘第431窟时,有可能同时重修过第431、432两窟的前室窟檐,贞观廿二年阴义全
的题记很可能是阴家兄弟 重修第432窟前室窟檐时信笔写上的。”[10]通过以上专家的考证,说明第432
窟的窟檐至少经过了三次修建,第一次可能为西魏开窟时就修建了窟檐,第二次为初唐重修,至西夏又
经过一次重修,并保存痕迹至今。(图10)
六、文献记载与现状调查的窟檐损毁情况
通过以上的文献记载与现状调查,可以看出敦煌石窟前的窟檐修建的两次高峰,当年这些壮美的窟檐与
栈道,是什么时候毁坏的?又是怎么毁坏的?宋代以后随着海上丝路的畅通,敦煌失去了往日的繁荣,
至明代,敦煌被已经伊斯兰化的吐鲁番地区的少数民族统治,明政府采取关闭嘉峪关的闭关政策,将瓜
、沙(敦煌与安西)两州居民内迁,致使这里的佛教石窟寺遭受宗教与民族矛盾的影响,佛像毁坏严重
。有研究者考证:“由于明代中期以后‘敦煌而事酒泉’,使得嘉峪关以外,‘皆为羁糜之地’……明时,
回人蹂躏, 佛像毁坏,敦煌到处是‘问禅无僧侣, 稽首冷香烟, 字落残碑在, 丛深蔓草缠’的荒刹景象
。”[11]同时也使得许多窟前早期遗存的寺院无人管理,任其衰败凋残,以至消失殆尽。清代平定新疆
准噶尔后,西北的社会秩序逐渐稳定,瓜、沙两州的石窟寺前又燃起了香火,“同治年间, 敦煌回民白
彦虎起义时, 尽毁莫高窟走廊, 上层诸窟遂不可登,”[12]如今在第146窟甬道南壁存有一民国五年《重
修千佛洞宝贝佛殿功德碑记》的木碑(民间又称此碑为“同治回乱碑”)嵌于墙壁间,内中记述了这一
事件,碑文中记:“迨同治年间花门变起,遂将佛龛半付灰烬,令人有不忍目睹之状”[13]“在元朝以
前的各个时代里,莫高窟窟前陆续修建过规模宏观的殿堂、窟檐,经明、清两度火焚,今仅存196、427
、444、431、437五处窟檐。”[14]
参看《敦煌莫高窟殿堂遗址》一书,可以看出在窟前的考古发掘中有很多是被火烧毁的(图11),在现
状调查中也能看到很多窟檐曾经遭受焚毁的事实,第130窟是莫高窟的南大像窟,前面经考古发掘有西夏
大型殿堂遗址,现在仍然可以在高大的甬道两边的龛内看到被焚毁的塑像(图12),在2004年对上层窟
檐进行维修时,曾经发掘了一座被焚毁的殿堂遗址,殿堂中央有一残存的木佛床(图13、14),可见当
时的火势之大,从底烧到顶。
纵观窟区南北,第231、237、454等窟前的壁画经火烧过后,色彩退变,第265窟前室残存的两个大梁根
部也是被火烧毁的。第16窟前清代修建的三层楼,中层是第365窟,上层是第366窟,均为中唐既吐蕃时
期开凿,据研究该三座石窟都为当时敦煌著名的高僧大德洪䛒所修,著名的藏经洞第17窟就是他死后的
影窟,现在窟内北壁还镶嵌有他的告身碑,据敦煌遗书《吴僧统碑》中记:“开七佛药师之堂,建法华
无垢之塔者,其惟我教授和尚焉。”[15] 该三层楼,在2003年的维修中,发现原来就建有窟檐,它毁于
一次火灾中,在山顶上的烧灰中还有残木构件,其中有一根立柱,是否为窟檐顶部是塔顶结构形式,立
柱即塔刹的刹心柱?它是七佛堂之上的法华塔的塔刹吗?现在若能对窟顶烧灰进行考古发掘后也许有新
的发现吧。由此,我们感叹五座唐宋窟檐得以保留,实属珍贵!
结语:
在莫高窟走过1650年的岁月后,对于它曾经历的繁荣辉煌,已经淹没在历史长河中,成为当今莫高窟的
一个小秘密,在如今旅游环境下,许多好奇的游人总会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而隐藏在千年岁月里的许
多小秘密也不断的在人们的探讨研究下被发掘出来,而作为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莫高窟人,也好奇莫
高窟前窟檐的修建究竟达到什么程度才能呈现“云楼架迥,峥嵘翠阁”的壮观。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与
文献查阅,终于也可以为莫高窟的千年历史揭开一个小秘密,以解好奇之心。同时更想有年青一代,能
依靠现代科技手段,结合莫高窟大量的壁画资料与现存的实物资料,再经过更细致的实地调查,可以虚
拟再现莫高窟唐宋时期窟檐建筑“波映重阁”的壮观景象,让人们更加直观的看到历史上的莫高窟盛景
。
注释
现在莫高窟对外称石窟总数是735个,其中有壁画和彩塑的石窟为492个,其他石窟为禅窟和工匠居住洞
窟,有壁画内容的石窟集中在崖壁南区,崖壁北区仅有5个。
参考文献
[1]、[2]、[4]、[5]、[6]、[7]、[9]、[15]马德.敦煌莫高窟史研究[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1996
:284、305、282、301、35、316、140、287.
[3]、梁思成.梁思成全集:第五卷[M].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2001:413.
[8]、敦煌文物研究所.敦煌莫高窟内容总录[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182.
[10]、敦煌文物研究院.贺世哲文.敦煌莫高窟供养人题记[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201 .
[11]、[12]、贾俊霞.明清时期的敦煌[J].史学集刊,1994(1):60、61.
[13]、[14]、李永宁.敦煌莫高窟碑文录及有关问题[J].敦煌研究:1982(试刊2):119、121.
特别推荐:敦煌两日游|敦煌旅游线路报价|敦煌旅游租车价格
敦煌国际旅行社『咨询』『预订』敬请联系:
源丽电话:13830188308(同微信) QQ:842752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