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于1439年的左安门角楼,在历时近两年的复建工程后终于揭开神秘面纱。在此之前
,它已消失了近百年。
角楼的复建工程将于今年12月底完工,虽然现在角楼脚下依然围着绿色的防护网和蓝色
铁皮防护栏,但已基本露出全貌。现场相关工作人员告诉笔者,目前复建工程处于收尾
阶段,会争取尽快让角楼和市民见面。届时左安门角楼将与明城墙角楼、前门箭楼、永
定门城楼一起环绕天坛,形成“一坛居中、四楼环绕”的壮美景观。
北京外城东南角楼因紧邻外城七座城门之一的左安门,又称左安门角楼,建成于明正统
四年(1439),此后历代均有修缮。角楼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自然坍塌。
民俗学家高巍介绍,旧时左安门角楼是一种地标性的建筑,人们进出北京城,不管从东
边来也好,还是从南边来也好,都是从城墙边绕过来,老远瞧见外城角楼就会心里有个
底,知道自己离城里大概多远了。
北京市文物局于2012年启动左安门角楼的复建工程,主要是确定角楼的原始位置和原始
样貌。但由于左安门角楼历史资料匮乏,只能由文物部门先期进行实地勘探。最终,依
据清乾隆十五年《京城全图》、1949年和1955年的地形平面图,同时参照了一位瑞典人
奥斯伍尔德·喜仁龙上世纪20年代为角楼留下的一张照片,文物专家发现,在经过多年
东南二环护城河改道后,部分角楼原址已处于现在的护城河河道之内。最后经研究并确
定复建方案,新的左安门角楼位置在南二环护城河内侧,东南转角处河道岸坡。
年近八旬的彭大爷打记事起就住在东南护城河附近,提起左安门角楼和明城墙,他眼神
一亮,把旧城楼往事娓娓道来。“还记得我小时候经常来这块玩儿。当时角楼破损严重
,但是总体还算坚固。以前这城墙根儿下就是老街坊们娱乐的场所,孩子们在城墙根底
下逮蛐蛐、顺着城豁子爬城墙。可以说这座角楼和城墙就是我们童年最好的游乐场和记
忆。”彭大爷笑着说。
“我小时候经常可以在城墙上看到商人赶着肉骆驼进城,这里承载着我们太多的记忆。
拆了之后,每次看到角楼那块空荡荡的,我的心也空落落的。所以去年初看到施工队进
驻,别提我有多开心了。”彭大爷说。退休后的大爷几乎天天都来这护城河钓鱼,这一
钓就是二十几年。
“左安门东南角楼按照原貌进行了重建修复,体现了北京的文化内涵。”高巍认为,这
些旧时地标式建筑的复建,会使人们在地理上对于北京原有的“凸”字形城廓形成一定
的直观感知,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有着深远的意义。